【淺談婚姻市場的「潛規則」和「入市」時機 】



Photo by The HK Photo Company on Unsplash


經濟學人《1843雜誌》上一篇關於「妻子」角色的文章《A Wife Less Ordinary》,讓我看得熱血沸騰。一個老外透過與中國籍採訪對象的訪談,居然把中國社會婚姻市場裡的「潛規則」點出來了,而且一針見血:


  • 學歷越高的女生在中國的婚姻市場越不受歡迎。2010年統計,30~34歲女性當中擁有碩士學位的有18%未婚,但僅有高中學歷的只有7%未婚。而擁有博士學位的女士,還有「第三性」這樣的暱稱,可見他們在婚姻市場不受歡迎的程度;
  • 一個27歲耶魯大學畢業、在紐約市律師行做過事的北京女生,進入北京的相親市場處處碰壁。她的朋友說「不會撒嬌」是她最大的弱點,她在大學教書的爸爸則告訴她,在人前千萬不能大笑,應該像「蒙娜麗莎」一樣地微笑;
  • 在國外受過教育的男生不想娶同樣擁有海外教育經驗的女生。一個在投資銀行工作的男士形容他的未婚妻是「沒有添加任何口味的乳酪/優格(a plain yogurt)」、「low maintenance、沒有自己的主見、而且容易管理」;
  • 另一方面,有個從演藝學院出身的女生靠著成功經營人脈、做過幾個有錢人的情婦,一身名牌的27歲女生,也準備「退休」- 找個有錢有勢的男人結婚、固定下來。她知道就像大多數有身分地位的人一樣,未來的先生必然會出軌,但「就我的經驗來說,壞男人會騙你一次,好男人會騙你一輩子。(“In my experience, a bad man fools you once; a good man fools you for ever.”)」






這篇文章讓我激動不已 ——因為我沒想過這幾十年來華人社會男性(台灣、香港、中國)對「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的想法居然沒有任何改變——男人不喜歡娶高學歷、有主見、會跟他們爭論的女人——老祖宗「男尊女卑」的想法,根深蒂固可見一斑。

多年前,我有個大學同學花了3年時間相親超過50次才結成婚。他對未來妻子的要求很高,除了性格溫馴、身高必須超過160、必須是「老師」或「護士」之外,另一個要求就是學歷不能比他高。婚姻介紹所多次要介紹擁有博士學位的女生給他,他一口拒絕了,他的理由是「我只有碩士學位,我怎麼能娶一個博士來管我!?」皇天不負苦心人,總算讓他娶到了一個完全合乎他要求的美嬌娘:一個大學畢業、小鳥依人的老師。

另一次,我跟一個商研所的男同學抱怨,女生出國念商學院回來更難找對象。這位平時嬉笑慣了的同學居然很嚴肅地跟我說:「女人啊,太能幹不好!」「能幹一點不是才有幫夫運嗎?」男同學說「妳們這種呢,有事的時候可以商量,就像『觀音』一樣。我們有事的時候才『拜觀音』,幹嘛娶一個『觀音』放在家裡呢?」

聽到自己被叫成『觀音』讓我飄飄然了好一陣子。現在回想起來,『觀音』的意思絕對不只「能幹」這種奉承話而已,還有很多不怎麼討男人喜歡的特質包括「好爭辯」、「性格鮮明」、「固執」等等。


後來去香港做事,有個男同事跟他女朋友(研究所同班同學)分手,娶了部門的女秘書。這位女秘書除了年輕、擁有一副好身材之外,性格溫馴隨和、說話細聲細氣,跟男同事的前任女友截然不同。我們逼著男同事說明他選擇新女友的原因,他意味深長地說新的女朋友「單純、low maintenance、而且從來不會懷疑我說的話!」。

(這位男同事結婚後經常跟朋友上深圳過夜打高爾夫球,我們問女秘書為什麼她老公去深圳打球非得過夜不可,她一臉正經地回答「老公說當天來回太累!」。去過深圳打高爾夫球的男士都知道,除了打高爾夫球,深圳有各式各樣令男士流連忘返的通宵活動例如按摩、洗三溫暖、唱卡拉OK等等...我們這才明白「從來不會懷疑老公說的話」是多大的優點。

但這也可以理解,這些事業有成的男士面對巨大的工作壓力,回到家裡只想休息,沒有精力再打仗。偏偏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士往往比較有主見、較難溝通,於是這些男士選擇了性格溫馴、長相甜美的年輕女生。她們也許沒有企管碩士那樣能幹,可是她們一樣「入得廚房、出得廳堂」,功能齊全。


我好奇想知道,究竟男士們的擇偶條件是什麼,於是上網請教了Google大神:

網路上有一個《10大「完美女友」條件》的清單:長髮、氣質、撒嬌、幽默、體貼、會煮飯、正向思考、大胸、無不良嗜好、床上合得來...,沒有一樣跟學經歷、自主獨立有關。





另外,美國在線約會社交網站OKcupid的聯合創始人之一Christian Rudder,以網站的用戶數據分析指出

在50歲的男人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女人是20來歲,而對20多歲的小伙子來說,也是如此。所以,對男人來說,無論年齡如何增長,他們對異性的訴求基本保持不變,自始至終,他們果真就只喜歡一種類型的女人——20出頭的年輕女孩。


這就是婚姻市場的現況:在年齡上、條件上,對受過高等教育、事業有成的單身女人帶有敵意。



受過高等教、自主獨立的未婚女生有什麼對策?我覺得釐清「入市(進入婚姻市場)」的目的,和選擇「入市」的時間是關鍵。


「入市」的目的


如果結婚的主要目的是財務安全感,而女性也不覺得「愛情」比「麵包」重要;那就以「麵包」為大前提,找到一個滿足物質條件的男士,就全力追求。

追求到了之後,看在錢的份上,不管發生什麼事(不管對方是不是有小三小四、是不是家暴)都睜一眼閉一眼,無論如何不能放手。

「睜一眼閉一眼」的難度視個人的挫折忍受度而定,屬於「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級別。美國第一夫人梅蘭妮雅,就是個成功的執行案例。



「入市」的時機


第一個策略是帶著時間表「入市」。

如果因為社會壓力所逼,迫切需要按照時間表走入婚姻(例如30歲之前結婚、35之前生小孩),決定儘快「入市」,唯一的方法就是放下對愛情的憧憬、把自己變成「目標對象」想要的樣子,留著長頭髮、在需要的時候撒撒嬌、不要大聲說笑。

但已經接近、或超過3字頭的女性也要認清,自己只是「假裝」會撒嬌,假裝同意對方的說法。他的身邊有更多大學剛畢業、欣賞他事業有成的小女生,對他投射著熱切而又崇拜的目光,讓他自我感覺極端良好、讓他不得不琵琶別抱。

第二個策略是不預設時間表「入市」。
這適合認為「愛情」比「麵包」重要的,需要花時間慢慢找對象的人。這個策略可以提供較多的時間經營自己、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人。

在沒有時間壓力下,可以真正地做自己、找到一個真正的知音、然後在適合雙方的時間攜手共度人生。


曾有個教會牧師形容單身是通往聖潔的門票(ticket to holiness),並以耶穌、使徒保羅為例,說明尚未走入婚姻的單身人士可以有更多自我成長的時間、而教會的兄弟姊妹就是一個大家庭。在神所指引的「對的時間」,才進入家庭。


《The 100-Year Life》這本書裡所說的,未來我們可能活到將近100歲。100歲的人生不是只有就學、就業、退休三個階段,而是有7~8個階段。每個人都可以視自己的生涯需求,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如果人生有100年,「把自己在30歲之前嫁出去」就沒那麼重要了。

作者Lynda Gratton & Andrew Scott 提出準備邁向100歲人生的5點建議,跟大家分享:

1. Audit your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assets today and start planning your future
2. Use your free time to invest in fitness, skills and relationships
3. Think about the experiences you want to have and plan for them
4. Experiment — there are no role models to follow, just your passions
5. Be flexible and open to change: explore your options


有人問,那萬一45歲才找到那個人,豈不成了高齡產婦?不想當高齡產婦?那表示有時間表,那就回到策略1),變成目標對象喜歡的人,儘快「入市」吧!

相關文章:談「選男友」和「選禮物」從婚禮談起:「新家庭」與「原生家庭」 孰輕孰重? 【社會觀察 系列】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