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算把《Avid Reader - A Life》這本書(中譯《嗜讀者》)讀完了。
1931年出生的作者Robert Gottlieb是美國出版界響鐺鐺的角色。在2016年這本書出版的時候,他剛好85歲。
之前說過,讀這本書,就像是讀美國近代文學史:Gottlieb 從1954年字劍橋大學研究所畢業後,就投身出版業;他編過許多小說類與非小說類作家的作品,處理傳記類作品特別出色。
這本書等於是一本現成的書單,涵蓋小說、傳記、歷史、爵士、電影、芭蕾等許多文化類別。
電影式的自傳:
我不是個喜歡讀傳記(或自傳)的人,原因是絕大部分的傳記或自傳都挺無聊的。不是每個傳記作者都有林語堂那種生花妙筆,寫出「蘇東坡傳」那樣讓人愛不釋手的作品。
一般的自傳作者,傾向主觀紀錄自己覺得重要或有趣的片段。但對作者自己重要的,不見得我們讀者也覺得有趣。
(例如我最近在讀的另一本歷史學家的自傳,作者花了幾十頁講自己如何被大學裁員,如何度過一年的通知期,翻來覆去就是他有多沒面子,太太還有小孩有多難受...唉!)
但這本《Avid Reader - A Life》讀起來卻讓人覺得興致盎然。Gottlieb 自己處理過很多傳記,以編輯的眼光刪去了很多作者自嗨但是讀者會覺得很無聊的部分。他把這個原則,也放進了自己的書裡。
這本書雖說是他的自傳,倒比較像是「群英傳」。他把很多他身邊的人(作者,同事,好友...)寫進了書裡。看書的時候,感覺像在看電影。
他的筆就像聚光燈,介紹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情景出現。雖然出場人物很多,但故事與故事中間的轉折很平順,不覺得雜亂。
讓我想起多年前看Core Porter 的傳記電影 De-Lovely (見下面)。
三個精彩的生命:
Gottlieb以Reading,Learning, Working ,Dancing,Writing,Living幾個章節,描述自己的生命歷程。出版這本書的時候,是他工作滿60年,可想而知Working 這個部分是最長的。
在他描述與這幾個名人作者合作的過程當中,也浮光掠影式地讓我們看到這些名流的人生態度:
- 前華盛頓郵報的發行人Katharine Graham,在父權威嚴的陰影下成長,父親把郵報的經營權交給她不忠又對她頤指氣使的丈夫,她也沒有怨言,只是盡責做好作為妻子與母親的角色。但在她丈夫自殺後,她接手華盛頓郵報,度過1970至1980年代的越戰、女權運動、罷工潮及國防部文件案,而且無畏尼克森政府的威脅,揭發水門事件的真相,帶領華盛頓郵報成為世界新聞界的尖兵。
[一個弱女子蛻變為女強人的過程,堅強、無懼,多麼令人仰慕!]
- 1998年《When Harry Met Sally》的電影編劇,《You've Got Mail》,《Sleepless in Seattle》等好萊塢大片的電影導演Nora Ephron,罹患癌症卻多年隱瞞自己的病情,因為她不希望宣布病情之後,餘生都被當成病人。《Julie & Julia》是她最後一部電影,在2009年上映,她2012年去世。去世前她親手籌劃了自己的喪禮,包括致詞人,程序等等。
[很難想像一邊跟病魔搏鬥、一邊在好萊塢打拼的幹勁。 那得要有十倍、百倍的勇氣。最後在病床前還精心策劃自己的喪禮和之後的聚會,這又是何等豁達的態度!]
- 克林頓在阿肯色州第一次參選公職失敗。他從位於Fayetteville的大學下課後,開三個小時車到Arkansas州東北方競選—他參選的職務是州檢察長—然後再晚上開車回去準備第二天上課。有一次他停下來,疲憊不堪,在一個叫Joiner的小鎮的通宵營業酒吧與燒烤店停下來吃東西,補充咖啡,並開始與幾個常客聊天,希望他們投票給他。「小子」,其中一個說「你在這裡贏不了。你知道的,不是嗎?你是大學來的長頭髮的嬉皮教授。就我們所知道,你是個共產黨員。但我告訴你,任何人在星期六半夜到Joiner的啤酒吧從事競選活動值得贏一個投票箱。你等著看好了,你在這裏會贏,不過這也是整個郡你唯一會贏的地方。」然後,選舉那天晚上,克林頓被徹底擊垮了,但在Joiner這個鎮克林頓得了76票,而他的兩個競爭對手加起來只有49票。
[克林頓就是這樣一步一腳印,一個一個拉票開始他的從政之路。他知道他自己贏不了,可是他從來沒有停止努力。他後來成為兩任美國總統的風光,是從這個失敗開始的。]
Photo by Mikhail Pavstyuk on Unsplash |
關於寫作:
Gottlieb是個非常認真的人。他熱愛芭蕾舞,除了負責出版社業務、編輯圖書之外,他在公餘還幫New York City Ballet 和Miami City Ballet的業務管理各超過十年。
他自己承認從來沒有想過要當作家,在編輯工作之外開始寫作是因緣際會:他被要求寫一篇New York City Ballet 的文章,就此踏上寫作之路。他寫的主要是書評,為了考慮品質,他只寫沒有時間壓力的,而他有時寫一篇書評,他會花上4個月的時間,讀完所有的相關書籍、吸收了所有可以吸收的資訊才動筆。
這是一個很值得學習的寫作態度。 (這也是我最近有些寫作障礙的原因:我覺得自己太隨意了。)
Photo by Murray Campbell on Unsplash
|
85歲老人的經驗談:
「我變得越來越老而學生們越來越年輕,對我的參考架構越來越沒印象:大部分以前受景仰和成功的書、戲劇、或電影對今天二十歲來歲的人沒有任何意義;對我和我同一時代的人重要的名字對後來的世代是未曾聽過的。」
「這不是他的錯。時間繼續往前,火炬繼續傳承。你曾經年輕,你現在老了。接受這個事實。」
「是的,和這個時刻脫節令人難過,但必須向自己和世界證明你知道最新的時代思潮則更加令人難過。」
「有什麼比到了我這個年紀才發現沒有全力發揮所被給予的潛能還更令人傷悲? 」
這句話有如醍醐灌頂。我希望自己到他這個歲數的時候,可以像他一樣:回首前塵,知道自己盡力做了該做的事,沒有遺憾。
他說讀到Robert Frost的這幾行詩句—「沉緬於昔日輝煌的回憶/遺憾晚景淒涼(No memory of having starred / Atones for later disregard」—他驚訝地發現他的反應完全相反。他從未覺得我是個明星,他不覺得自己被忽視。
可以看得出來,他挺滿意自己的人生,覺得自己認真工作,有家人、朋友、還有自己熱愛的閱讀在他身邊。「沒有遺憾」是多大的成就!
相關文章:【追憶曾經有過的嚴謹和溫情:《Avid Reader》(上)】、【社會觀察 系列】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