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兩年不見的舊同事跟我聯繫,問我何時有空一起午餐,聊聊近況。我跟她說我已經搬到了菲律賓,她驚訝地說不出話啦。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個徹頭徹尾的都市人。我向來喜歡都市的便捷與效率,尤其喜歡穿梭步行在中環的高樓大廈之間 - 從匯豐銀行大廈走到太子大廈,然後接歷山大廈、轉進IFC - 這些大樓的地板總是明亮如新、商鋪的玻璃一塵不染,那是一個忙碌而乾淨的五星級水泥森林。

當都市人的那些年,我搭了很多飛機、住了很多旅館、數不清多少次在半睡半醒之間參加越洋電話會議、認識很多有趣的同事、跟豬朋狗友在酒吧交換過很多彼此老闆的壞話、目睹過許多讓人瞠目結舌的辦公室奇談。

去年(2017)底,我從住了18年的香港搬到菲律賓的黎牙實比 - 馬榮火山腳下一個有20萬人口、95%是天主教徒的小城鎮。

身邊從車水馬龍變成鄉間小路;叫我起床的從鬧鐘變成鄰居養的公雞;耳邊從熟悉的廣東話變成比克爾語。我從都市人變成鄉下人;從基督新教徒變成羅馬天主教徒;從職業婦女變成家庭主婦;從穿高跟鞋變成穿拖鞋。

「如果妳只剩下2年生命,你會做什麼?」

決定陪先生搬到菲律賓的時候曾經掙扎過一段時間。我曾經想,也許應該再多賺幾年錢,存夠了退休金再退休,畢竟我家有長壽基因,得比別人存更多的錢才能應付未來「長日將盡」的需要。

那時有個朋友問我,「如果妳只剩下2年生命,你會做什麼?」

一個醍醐灌頂的好問題! 

答案是如此顯而易見。於是,我來到了黎牙實比

原以為這只是一個單純「愛相隨」的浪漫決定。如同Rick Warran《The Purpose Driven Life》 書裏所說,「愛的極致表現是時間 (The Best Expression of Love is Time.) 」,愛一個人就要投資時間在這個人身上。

今天回想起來,其實那也是一個合乎邏輯的決定。

之前無法做決定是因為一個看似合理的「假設」- 假設我會跟姑姑、伯父一樣活到90多歲 (我還有個姨婆現在100多歲了還在打麻將、還記得誰欠她麻將錢)。這個「會活到90歲」的假設和「只剩下2年生命」的假設其實沒有不同,都是未知,從或然率的角度來說,會發生的機率各佔一半。

「只剩下2年生命」的優先事項,與「會活到90歲」有很大不同。對我來說「只剩下2年生命」時,家人是第一順位。「會活到90歲」時,賺錢成了第一順位 - 反正以後還有時間陪家人。

但「以後還有時間陪家人」是另一個自以為是的假設:因為家人也一樣有「只剩下2年生命」和「會活到90歲」的兩種可能。

交叉我和先生各自的兩種假設,一共有4種可能的情境:

情境1: 我「剩下2年生命」、他「會活到90歲」

情境2: 我「會活到90歲」、他「剩下2年生命」

情境3: 我「剩下2年生命」、他「剩下2年生命」

情境4: 我「會活到90歲」,他「會活到90歲」


情境1~3的答案都是搬到菲律賓,只有情境4的答案是先賺錢、再搬到菲律賓。就機率的角度來說,搬到菲律賓有75%的正確機率。如果加上「人有旦夕禍福」這個不確定性,那情境1~3的機率就更高了。

簡單生活不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年輕時讀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以為人生不過如此:柴米油鹽的瑣事遲早成為「不能承受之輕」,最終就是無趣乏味的生活、直至終老。

對於年輕時的我來說,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恰恰提供了現成的解決方案。

從都市人轉型為鄉下人的過程需要許多時間,剛開始時幾乎每天都有或大或小的文化衝擊。

覺得不習慣的時候,我就提醒自己來這裡的任務目標;這讓生活上的挑戰 (例如總是遲到的廠商、經常取消的國內線航班、幾乎全年無休的熱帶氣旋和颱風、偶爾冒煙造成天下大亂的火山、不定期出現的大蜘蛛和壁虎等等),變得無足輕重起來。悠閒生活的好處也慢慢浮現:可以每天寫作、彈鋼琴、讀以前沒時間讀的書、跟家人一起靈修禱告等等。

現在我知道,當有一個確定的任務目標時,就能安頓身心。過起日子來會特別有勁,生活滿意度也會提高。簡單的生活其實一點也不乏味,也沒有帶來「不能承受之輕」

如果你現在舉棋不定,不知道該如何取捨,不妨想想「愛的極致表現是時間 」,來決定你真正想投資時間的對象 - 可以是某個人、或某些人、或是某件你一直很想做的事。

復活節即將到來,預祝大家成功鎖定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身心安頓、生活有力!

相關文章:找到生命的出口

#慢活人生 #RickWarren #ThePurposeDrivenLife #菲律賓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