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過每天要做幾個決定嗎?研究報告顯示,成年人一天要做大約35000個決定。扣除睡覺的8小時,相當於清醒的時候每小時要做2187.5個決定,也就是一分鐘要做36.5個決定。這是多大的負荷!
每個人做決定的風格都不同,我屬於兼容並蓄型。去餐廳想吃冷又想吃熱,我就會點冰淇淋加一杯熱紅茶;不能決定要選米色還是黑色的毛衣,我就會兩件都買。
碰到必須多選一的時候,比如要去峇里島、河內還是去清邁渡假,我就會把這些城市的天氣預測、景點、航程、旅館等等逐一做比較,然後以自己所認為最理性的方式選擇一個最好的。
但這種看似理性的方式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因為往往在做完決定之後,我仍然左思右想,深怕那個決定不是最好的;最後選擇的都不是紙上分數最高的那個。
這個優柔寡斷的弱點,為我自己製造了很多無需有的麻煩;很多次就因為早上出門時不能決定要穿什麼,結果差點上班遲到。還好我這個症頭只限於私人事務, 不然工作也做不成了。
我把這個猶豫不決的毛病,歸因於小時候被迫從一個天生的左撇子「歸化」為右手寫字吃飯的正常人,左右腦爭相作主,結果就弄成了兩敗俱傷的局面。
來到黎牙實比之後,我發現我必須做的選擇變少了,也突然變輕鬆了、生活變得簡單了起來,比如說:
- 超級市場裏絕大多數洗髮精和沐浴乳的品牌都是我不熟悉的,所以我只需要從我熟悉的兩個個牌子當中選一種。
- 這裡賣兩種泰國香米,只有一種家庭裝;所以就不用選擇了。
- 餐桌上的菜式可以事先指定,要吃的食材和其他日用品,則由Kai代勞決定。
- 出門只有一種交通工具 - 開車。
我原本以為,只有我這種不愛做決定的人才會喜歡選擇變少的情形。不過,似乎較少的選擇理論上是可以讓人比較快樂的。
今天看了一個Ted Talk的演講 (The Paradox of Choice by Barry Schwartz),說到過多選擇造成決策癱瘓,人反而無所適從。因為當人有各式各樣的選擇時,對事情的期望也會升高,結果當自己多方比較之後,發現自己的選擇未如人意,反而會讓人沮喪。
就好比去買牛仔褲,當只有少數幾種款式可供選擇時,買不到適合自己的,你可能不會有什麼感覺。但如果是去牛仔褲專賣店,有幾十種款式可供選擇,而自己卻挑不到心頭好,那時你就會覺得沮喪了,覺得這是自己的身材有問題。
下次當大賣場架上的選擇讓你眼花撩亂的時候,試著去一家小超市,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