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線有戰事(1)- 精心算計的正義】




圍觀者與和事佬

烏克蘭戰爭已經打了快兩個星期,被迫逃離家園的老弱婦孺、留守抗戰的男丁、在地鐵站躲避空襲的幼兒、背著行囊一個人橫跨780公里的11歲男孩、死傷的兩方士兵、街上的斷垣殘壁成了電視新聞裡每天的例行畫面。

隨著戰事拖延,國際制裁的力度也不斷增加。全球制裁追蹤機構 Castellum.ai 的數據顯示,從 2 月 22 日起,在美國和歐洲盟國領導下,俄國新增 2,778 項新制裁的目標,使俄國面臨的制裁數量超過 5,530 項,超過伊朗。

但對俄羅斯制裁力度和幅度的增加,似乎對俄羅斯的軍事行動沒有太大影響。

令人訝異的是,除了法國總統馬克宏之外,並沒有太多人出面當和事佬。(3月8日,中法德的三國視訊高峰會提出希望促進俄烏和談,勉強算是。)

兩軍相爭受害的是無辜的百姓、還有被迫上戰場的士兵,為什麼幫忙兩方斡旋言和的人少,圍觀助陣的人多?

開戰以來美國與歐盟精神打氣有之、物質支援有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各國國會視訊演說,拿到了戰備物資、鄰國敞開大門接收難民,但只能靠自己的民眾和軍隊和俄羅斯打仗。

這就像學校裡有個大塊頭霸凌小男生,圍觀的學生只敢威脅大塊頭以後不再去他家的雜貨店買東西、同時在旁邊為小男生遞棒球棍;沒有人勸架、也沒人下場幫小男生一起對付大塊頭。

明知烏克蘭和俄羅斯這一戰凶多吉少,但似乎美國和歐盟都希望烏克蘭繼續「為自由民主奮戰」,但卻沒想要立即居中調停、讓雙方熄火以減少無辜民眾和軍人的生命財產損失。

為什麼呢?是因為他們不覺得調停有用?還是覺得經濟制裁可以立即讓俄羅斯停止軍事行動?或者,覺得讓普丁打這一仗弄得人財兩失對他們更有利?



精心算計的正義

這兩個星期以來,我看到的是精心算計之後的正義,特別是美國以正義為名、藉機剷除異己的佈局。(利益申報 — — 我可是喝美國奶水長大的 — — 學美式英文、在美國求學、領美籍公司薪水、有一堆美籍前老闆….)

那些制裁或者支援,都是衡量過自身利益之後才出手的。(算計之後的正義不是不對,事實上國際政治本來就是一場算計。只是看到政客在電視上化身正義使者的那些表演,讓人覺得噁心。)

烏克蘭戰爭一開始就有人提出不再向俄羅斯購買石油的建議,但那時拜登政府說,考慮國內油價,不會主動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但會「建議」美籍石油公司不再向俄羅斯購油。坦白說,俄羅斯原油只佔美國進口原油5%,對美國影響不大。現在美國決定不再向俄羅斯購油,打算和委內瑞拉做生意 — — 委內瑞拉可是2017年開始就在美國制裁名單上的。(學習重點1:有新敵人的時候,舊敵人可以變成朋友。)

烏克蘭希望加入北約、希望北約協助劃定「禁飛區」,為烏克蘭提供空軍和防空支援,但北約考慮此舉可能連帶將歐洲捲入戰爭,拒絕了「禁飛區」的請求。(學習重點2: 幫忙可以,但不能因此惹禍上身。)

之後烏克蘭說希望歐洲國家提供俄製戰機支援烏克蘭空軍,於是美國說「我們將持續與波蘭合作,同時和北約盟邦展開協商。假使華沙同意、將舊型俄規戰機交給烏克蘭,我們將承諾協助強化該國空中戰力。」

後來波蘭表示願意把28架米格-29戰機送到美國駐華沙的空軍基地,再由美軍轉交烏克蘭空軍。但被美國一口拒絕 — — 俄羅斯已經說過,派駐另一個國的戰機攻擊俄羅斯目標可能被視為參與軍事衝突」 — — 美國不能冒險交戰機給烏克蘭,但美國不在乎波蘭去送飛機,這是什麼樣的邏輯?(學習重點3: 必要時可以拖別人下水,可是不能損害自己的利益。)



比較起來,德國對於俄羅斯的態度沒那麼強硬,給人的感覺似乎沒有英美那樣大義凜然。

德國開戰後宣布停止與俄國產地直送的「北溪二號」天然氣輸送管項目,但表明不會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與天然氣。畢竟俄羅斯天然氣佔德國天然氣總進口量的55%、煤炭50%、原油35%。德國總理肖爾茨坦承「目前無其它途徑可確保歐洲的取暖、交通、電力供應和工業能源供應」,而確保能源供應”對於生存和公民的日常生活至關重要 。(學習重點4: 面子和裡子不能兩全的時候,保住裡子比較重要。)



英國制裁了幾家俄羅斯銀行、不讓俄羅斯航空公司的飛機降落或飛越英國領空,還表示在今年年底之前不再向俄羅斯採購原油。

首相約翰遜還說預計將接納達20萬的烏克蘭難民。但截至3月9日止,離開烏克蘭的難民超過200萬人,而英國發出的簽證不到800份(申請人數超過15000份)。而波蘭接納了120萬人、匈牙利也接受了17萬人。(學習重點5: 「制裁」可以立即博取掌聲,比「接納難民」容易多了。)


掌握媒體就容易遮掩錯誤

烏克蘭無辜被入侵當然值得同情,俄羅斯先是「獨立」了烏克蘭東部的兩個地區、而後又大軍入侵,也難怪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決議,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要求莫斯科無條件撤軍。

但幫烏克蘭加油打氣的美國有比較正義嗎?

近年來,美國至少對九個國家使用了地面部隊或空中打擊:不僅僅是在阿富汗,還有伊拉克、肯亞、利比亞、馬利、巴基斯坦、索馬利亞、敘利亞和葉門。這些活動多少都造成了平民傷亡,但美國為主的國際媒體或者選擇不報導、或者避重就輕,沒有引起太多民怨。

而美國這些行為都被媒體包裝為「正義」或「復仇」行為,在新聞媒體的國際版佔了一陣子版面,之後就不了了之。美國的這些「特別軍事行動」的規模當然遠小於普丁入侵烏克蘭的陣仗。但一樣都是「入侵」行為。(學習重點6: 掌握媒體就容易遮掩錯誤,沒人注意就幾乎等於沒做過,犯小錯的人就可以指責犯大錯的人。)

待續…

【相關文章:社會觀察 系列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