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大概是冬奧滑雪女將谷愛凌(Eileen Gu) 最討厭被問的問題;卻也是這輩子她永遠躲不掉的問題。
她在美國出生、成長、受訓,2019年之前她一直代表美國出賽,也沒有太大的問題。問題就在於現在美中關係緊張,而她選擇了美國最新的冷戰對象 — 中國。
明明應該是屬於美國的奧運金牌被送給了中國,當然讓許多美國人不高興,覺得谷愛凌忘恩負義、不愛國。
相反地,選擇回歸「母親的故鄉」、長得漂亮、中文流利、又是奧運金牌選手的她在短期內成為中國最炙手可熱的運動員之一;擁有數百萬的微博粉絲,還有幾十個廣告代言,而且都是中國的重量級品牌。
代表中國出賽為她帶來的商業利益遠超過留在美國隊,她會做這樣的選擇也不令人意外。
但什麼是「愛國」呢?
在全球化的時代,要真的「愛國」還真的不大容易。就拿「愛國用國貨」這個最簡單的事來說,有誰真能在24小時內完全使用「本地生產」的貨品呢?
我自認是台灣人也是香港人,但身邊台灣製和香港製的產品屈指可數,努力想起來只有:廚房裡有罐台灣產的高山(烏龍)茶;港產的李錦記生抽、海鮮醬和蠔油。
馬克杯裡的TWININGS 茶包、桌上的蘋果手機、牆上的三星電視、腳上的Ked休閒鞋、車庫裡的豐田汽車….這些通通是在菲律賓本地購買的,但沒有一樣是本地生產產的。而我住的地方只是一個人口只有20萬、離馬尼拉都會區將近500公里的小鎮。
儘管喝英國茶、開日本車、拿美國手機、看韓國電視,我還是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愛台灣、我愛香港!
「有沒有用國貨」和愛不愛國這件事其實是可以分開的。
奧運會的參賽國和選手之間的關係,某種程度來說也是一種消費者和產品的關係。
參賽國可以選擇不同的選手代表自己出賽,而選手也有權選擇代表不同的國家。就像出版社可以選擇出版不同小說家的作品,而小說家也有權選擇在不同的出版社出書一樣。
萬人迷貝克漢1992年加入曼聯,2003年轉到皇家馬德里,2007年加入洛杉磯銀河隊,中間還曾被外借到AC米蘭當傭兵,在不同球隊之間來來去去,大家也習以為常,球迷也沒罵他忘恩負義。
谷愛凌還沒成名之前沒有太多選擇的機會,只能加入美國隊;現在羽翼已豐在體育界和時尚圈都吃得開,當然就有了更多的選擇權。
全球化趨勢下移民、甚至主動或被動擁有雙重國籍是很普遍的事,要求只對一個國家忠誠並且至死不渝,否則就是背信忘義、數典忘祖,這是極高的道德要求。
谷愛凌究竟是中國人?美國人?或者以上皆是?答案並不重要。
她與你我一樣,都是世界公民。
相關文章:【社會觀察 系列】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