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from Inquirer.net |
前兩天去馬尼拉參加家族聚會,我們住在機場附近的旅館,離聚會所在的SM Marikina 距離不過20多公里,下午4點多出門,居然花了2個半小時才到達目的地;但晚上10點多回程,只花了45分鐘。
根據2019年上半年Numbeo.com的世界城市交通指數排名(Traffic Index),以平均單程通勤時間長短比較,馬尼拉排名全世界第5——通勤時間越長排名越前——狀況比馬尼拉差的只有可倫坡(世界之最)、奈若比(第2)、加爾各達(第3)、和德里(第4)。
在那段平均時速不到10公里的「城市之旅」,一路上車子在Jeepney、三輪車、腳踏車、摩托車、大型巴士、還有一堆自用車當中穿梭。四線道擠了5、6排車,一起爭先恐後。載我們的《grab》司機沒有任何抱怨、也不曾嘆氣,一路上靜靜聽著輕音樂,彷彿車外的紛擾與他無關。
窗外幾輛穿著制服戴頭盔、載著後座乘客的摩托車經過引起了我的注意。原來是今年(2019年)5月才在馬尼拉與宿霧市 (Cebu) 合法開放營運的計程摩托車(Motorcycle Taxi)。堵車的時候汽車動彈不得,機動動性高的摩托車卻可以在車陣裡穿梭。
「窮則變,變則通」,這種因市場需求而開發的服務,令人眼界大開。
photo from https://www.motopinas.com |
跟馬尼拉的親戚說起塞車的狀況,我才發現這些住在這個超過1300萬人口都會區的市民,休養已經到了聖人的級別。
講到每天得在車上浪費好幾個小時,而且解決之日遙遙無期,他們只是搖搖頭,然後笑笑說「反正就是這樣(It is what it is),提早出門就是!」
想起來,“It is what it is" 應該是我到菲律賓之後最常聽到的一句話:
- 一年平均有20個颱風過境 “It is what it is"
- 路上淹水了 “It is what it is"
- 電力公司無預警停電幾個小時 (或有預警停電半天)“It is what it is"
- 自來水公司有時無法供水 “It is what it is"
- 航空公司因為火山噴發取消航班 “It is what it is"
有個親戚住在低窪地區的一棟兩層樓房,一樓有一半在路面以下,一碰到颱風挾帶降雨整個一樓就泡在水裡。快淹水的時候她會清空一樓的傢俱電器,等到水退了、房子清理乾淨再物歸原位,如是一年數次、數十年如一日。這位親戚是醫院附設檢驗所的主管,大可搬到另一個地方,但她並沒有搬家,只是淡淡地說 “It is what it is”。
家庭助理Janice住在馬榮火山山腰,5公里警戒區範圍內。每隔幾年火山噴發的時候,他們家裡總會覆蓋上一層厚厚的火山灰,政府會強制把他們撤離到疏散中心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等到火山活動暫緩才讓他們回家。回到家之後,他們得花上至少兩個星期裏裏外外地把傢俱、衣物、所有用品清洗一次。要是火山爆發期間又遇上下雨,家裏要清理的就不只是火山灰,還有厚重的泥漿。火山爆發和清理家園等同於例行公事, “It is what it is” ,Janice也這樣說。
或者應該說,菲律賓人在面對這些超出能力控制範圍的天災人禍時,那種隨遇而安的淡定,與他們的口頭禪「反正就這樣(It is what it is)」是一致的。
我欣賞這種「反正就這樣」的態度:
沒有懊悔「如果當初…..就好了」、沒有怨天怨地「都是….才害我這樣」、不自艾自憐「為什麼這種倒霉的事會發生在我身上」、也不杞人憂天「現在已經這樣了…萬一….怎麼辦」
畢竟這些情緒對解決事情一點幫助也沒有,只會造成負面的情緒負擔,反而無法專心解決事情。
這也難怪在2018年的蓋洛普調查中,菲律賓人榮膺世界最快樂的三個國家之中,僅次於斐濟與哥倫比亞。
Photo by noor Younis on Unsplash |
剛搬到黎牙實比的時候,幾乎每一件跟「約時間」有關的事,對我這個習慣都市生活的急性子來說,都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幾點鐘」只是一個參考單位
在黎牙實比,「時間」的單位不是「小時」,而是「日」;頂多再區分為「上午」和「下午」,「幾點鐘」只是是一個參考單位。舉例來說:- 朋友說6點鐘要來接我們去吃晚餐,5點鐘他們辦完事就來敲門了;
- 診所不接受預約,看病通通是Walk In, 按先後次序看醫生;
- 擔任婚禮見證人的朋友遲到了足足15分鐘,婚禮晚了半小時才開始。神父笑咪咪的,說反正他人在辦公室,不要緊;
- 送洗衣機的廠商在結帳的時候承諾星期二下午送貨,但真正送達時間是星期三下午;
- 木工師傅開了天價說保證一個星期可以完工,結果三個星期之後才送貨 ——他說颱風剛剛過境,有個客人的屋頂被吹走了,他得優先處理;
- 沙發師傅拍胸脯保證單人座沙發椅3天可以修復完成,我們30天之後才收到貨;
- 鎮上唯二可以保證準時的機構是銀行和教堂。銀行總是準時關門;教會星期天的彌撒時間從來沒有遲過。
剛來的時候,我完全沒有能力處理這些在預期之外、又完全不在個人控制範圍的事情,每件小事都是個挫折,日積月累居然就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無力感,對於不守時的廠商當然也有許多怨言。
當然,這些廠商完全無法理解我的挫折感——因為他們一向依據「黎牙實比時間(Legazpi Time) 」做生意——時間只是個參考單位,會不會/能不能守時端看造化!
學習「反正就這樣」的哲學一年多以來,總算小有成就——用了不到幾次卻已經故障的(中國製)洗衣機,送修超過三個月沒有任何進展,不過我已經不生氣了。每次打電話追蹤維修進度,就當成「聽故事」追蹤劇情:
- 一開始幾個星期是無法聯繫上維修部的技師,據說該門市只有一位技師;
- 曠職超過一個月的技師總算來上班了,待修電器數以百計;
- 又等了幾個星期,技師總算處理了我們的洗衣機,找到故障原因,並已經訂購必須更換的零件但價格不詳;
- 不知為何技師又停止上班了,所謂已經訂購的零件不知所終;
- 等了幾個星期之後,廠商決定把洗衣機送到另一個城市的門市維修;
- 洗衣機重新排程,列入新門市待修名單,而且是在最後面…
洗衣機是在復活節前後送出去修理的,希望在今年聖誕節之前可以被送回來跟我們一起過節,阿門!🤣🤣🤣
相關文章:【慢活人生 系列】
這個觀點對我個人還滿值得學習的,有時後總會因為一些事情導致心煩意亂,但如果能有隨遇而安的態度,應該面對很多事情,都能夠深呼吸然後坦然面對...
回覆刪除謝謝您分享這個觀點。
我們一起練習!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