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台語嘛A通】



前陣子,去黎牙實比唯一的一個眼科暨驗光中心配眼鏡,結帳的的時候來了一個膚色白淨、明顯是歐亞混血、年輕的時候肯定是個大美人、現在還是很美的中年女士,用英文問我會不會講中文。我答「會呀」,接下來,她不只說普通話,連台語都出籠了。

這是我來這裡半年多來,第一次跟人說台語,感覺很新鮮。不到5分鐘,我已經知道她有個阿姨住在台北。

去拿眼鏡的時候,我還在掙扎究竟需不需要連第二副後備的眼睛也一起換上鏡片,她查了查新舊眼鏡的度數之後,跟我說反正是後備的眼鏡,不需要花錢換鏡片。

我省了一筆換鏡片的錢,而她少做了一筆生意。(而且她還是這家眼科中心的老闆娘。)

這讓我想起,這幾個月來注意到一些菲律賓日常生活用語與台語的淵源:

Bakyâ (台語: 木屐/ba̍k-kia̍h)

Bihon (台語:  米粉/bí-hún)

Lumpia (台語:  潤餅/jūn-piáⁿ)

Matsang  (台語: 肉粽/bah-tsàng)

Toyo (台語:  豆油/tāu–iû) 

Tausi (台語:  豆豉/tāu-si)

這裏的Bakyâ (木屐)指的不只是日據時代穿在腳上的木屐,也用來描述一些食古不化的人呢!

相關文章:【黎牙實比 系列】


留言